2021年上半年,業外資本在醬酒領域尤其活躍。
家電巨頭中國紅牌集團將以100億元的真金白銀入局;煙草企業五葉神集團同仁懷市簽訂投資協議,正式啟動厚工坊酒業年產5000噸醬香型白酒的生產項目……
在醬酒潮被推向巔峰的同時,關于業外資本“染醬”的負面輿論也紛至沓來。
何以至此?
01、“蹭熱撈錢”引發負面輿論
“醬酒真的是在狂奔!賣零食的、做金針菇的都來了,這些資本哪懂釀酒,還不都是想撈快錢!”
這是微酒記者從網上隨手翻到的一條網友評論,類似的論調林林總總,不勝枚舉。從產業發展的大格局來看,業外資本進入醬酒賽道本是一件好事,為什么網友們卻普遍不看好呢?
關鍵點就在于“蹭熱撈錢”這檔子事。
網友們并不傻,他們有著自己的判斷。
6月20日,金針菇大戶眾興菌業公告宣稱擬收購茅臺鎮圣窖酒業股份有限公司100%股權,跨界涉足醬酒。6月21日,眾興菌業的股價連續拉出5個“一字板”,公司可轉債在21日當天兩次盤中“熔斷”,全天大漲44.6%。
然而,微酒記者自仁懷某酒業人士處獲悉,與資本市場的熱捧相比,圣窖酒業的知名度和實力在茅臺鎮酒業圈內極其一般。“這家公司的體量很小,前幾年長期處于虧損邊緣,近兩年靠著醬酒風才有所起色。”據知情人士透露,2020年,圣窖酒業營收5739.64萬元,凈利潤約2121.17萬元。“(圣窖酒業)的規模太小了,它連進入我們供應鏈的資格都沒有。”某主打互聯網銷售的品牌酒企高管這樣說道。
無獨有偶,同是今年宣布“染醬”的來伊份也因酒類銷售占比過低而被人詬病。今年6月7日,來伊份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,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多樣性,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醉愛酒業有限公司于2020年初推出了自有品牌的醬香型白酒產品。
受此消息刺激,來伊份的股價在9個交易日里漲幅近60%。但有網友調查發現,今年1-3月份,來伊份公司酒類銷售5365瓶,銷售額為178.63萬元,僅占2021年第一季度銷售收入比重的0.15%,其蹭熱度的嫌疑十分明顯。
02、做好醬酒才是資本的正解
歸根結底,人們對業外資本“蹭熱撈錢”的負面看法是因為它們并沒有生產出被大眾所認可的醬酒產品。
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醬酒?“12987”?貴州產地?歷史悠久?都是,也都不是。
好醬酒無非包括三點:
第一當然是品質。曾有人說:“醬酒是最最不能將就的酒”,這是有科學依據的。由于醬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繁復,產區環境特殊,生產周期長(在5年以上),所以造成了目前醬酒供不應求的局面。
第二是釀酒的原料。好醬酒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茅臺鎮周邊所產的紅纓子糯高粱和小麥,這也是眾多酒企扎堆于此的原因之一。
第三便是做酒人的初心。醬酒是一個需要付出時間與精力的行業,一個企業想要做出好的醬酒,必須對白酒有堅持,有初心。
有了這三點基礎,才可以談品牌和營銷。
因此,對于“染醬”的業外資本來說,其合作或收購的選擇就是最直觀的意圖展示——究竟是“蹭熱撈錢”,抑或是真心誠意。(原標題:業外資本大舉“染醬”,共掘金脈還是“蹭熱撈錢”? )